種樹種碳金? 樹木固碳其實沒有想像的多
種樹不是救地球。是救人類! 暖化的元兇是溫室氣體,其中包含大家熟知的水蒸氣、甲烷、臭氧還有二氧化碳等。而植物行光合作用,正好可以把陽光+二氧化碳+水,轉換成所需的養分(葡萄糖)+氧氣+水,同時又可以將碳固定在樹木裡。
但是一棵樹到底可以固多少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沒概念。
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也就是現在正夯的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常看見的圖示就是SDGs的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包含了169個細項目標,230項指標,希望全世界共同為2050年淨零碳排努力,一起將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C內。(有些國家喊2030年、有些國家喊2060年,大部分的國家都是以2050年為目標)
淨零的方式有很多種,環保署也正在研議碳費徵收費率及對象(查詢日期:2023.7.3),雖然徵收碳稅也僅是針對企業為主,對於一般民眾較無直接影響,但是依照環保署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國人每人每年平均排放二氧化碳當量超過一萬公斤(10公噸),其實民眾在淨零這塊應責無旁貸,也需要盡自己棉薄之力才對。
節能減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不難實踐,積土可以為山,積水可以成海,每一個人日常累積的小善也能夠成為大善,積善可以成德,親力親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購買環保標章商品支持友善環境企業、做好資源回收重複利用資源、隨手關燈關門降低能源消耗等等,真的很懶的話,記住3R的原則也行(Reduese Reuse Recycle),減少使用、重複使用以及將資源回收。
以塑膠袋為例, 一個塑膠袋的使用壽命平均約25分鐘,但丟棄之後未處理的話,隨著自然外力影響可能會存在40~100年之久,3R的原則就是,可以的話少用塑膠袋(Reduese),真的拿了塑膠袋的話增加她的使用壽命,將袋重複使用多次(Reuse),已經確定要丟棄時,看材質可否回收(Recycle)。
友善環境行為面的部份交給我們自己的道德良心,如果你自己有田有地,你願意種樹賣給企業或政府碳權賺碳金嗎?
到底種樹可以固多少碳? 我們簡單來談談!
首先,要計算樹木固碳的量,跟樹木生成的"材積量"有關,有了積材,扣掉裡頭的水分之後,乘上每個種樹木儲碳的"轉換係數"(或我稱為固碳係數),就可以算出這棵樹實際固碳的公斤數,這邊不考驗大家的計算能力,我們直接引用上下游雜誌幫我們算好的樹木固碳案例,
一棵樹圍 47 公分(一人無法合抱),樹高 11 公尺的樟樹(約3-4層樓高),固碳量約為150公斤。
一人無法合抱的大樟樹,估計種植時間約30年,在這30年間,這棵樹木幫我們吸收(封存)了150公斤的二氧化碳,假如我們將樹砍下100%利用,製作成家具,這150公斤的二氧化碳就會一直以"木材的型態"被封存在木頭裡,
直到哪一天火災或家具被掩埋經過自然分解,才有可能再次轉換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燒掉木材會釋放出封存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姑且不談環保署計算國人每人每年10頓的二氧化碳怎麼來,我們簡單的來對一下統一發票就好!! (ya~兩百萬)(白日夢ing)
貼心的中油公司提醒了人類是一種多麼會排碳的生物!
兩張"95跳停"的發票,分別加了31與29公升的汽油,發票的下方紀錄了本次排碳的量分別是「75.2及69.4公斤」,一公升約排放2.3公斤的二氧化碳。
假設汽車以每公升平均行駛12公里來看,可以跑360公里,來回台北桃園一趟以50公里計約可以跑7趟,也就等於1星期要加一次油,然後,1個禮拜排放約70公斤二氧化碳!!
省一點,2個禮拜才需要加一次油=2個禮拜排放70公斤二氧化碳!
不管是1個禮拜70公斤還是2個禮拜70公斤,一顆大樟樹長了30年才固碳150公斤,這張發票使用者兩周就抵銷這棵樹接近30年的功力了,這期間還不包含其他人類活動可能製造的碳排(如吹冷氣、購物、吃飯、呼吸),估算下...
吃一個便當排碳1.3公斤
看1小時電視排碳0.13公斤
買1件上衣排碳6.5公斤,零零總總。
人類活動的每一個行為,幾乎都跟排碳有關,加上燃燒化石燃料供電、經濟與科技發展排污,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當中,以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數率初估,保守估計2050年之前全球溫度就會超過1.5度,但科學家也覺得這是非常樂觀的數據,暖化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快,甚至2030年就有可能提早超過門檻。
如果暖化速度沒有減緩,本世紀末可能就會超過2度C。如果想種樹換碳金的話,想必這畝田,應該要非常大啊!
無論如何,從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落實全民綠生活,大家共同為減碳目標努力,環境永續,生物也才能長存!
參考文獻:
- 林裕仁(1998)森林減碳能力之推算方法。《農政與農情》第 193 期。https://www.coa.gov.tw/ws.php?id=17871&print=Y
- 上下游雜誌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86661/
桃園孔廟暨忠烈祠神社文化園區https://www.facebook.com/tycg.confuciustemple/?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