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開到哪裡了?

減緩全球暖化,有賴世界各國明訂目標,制定具約束力的條例,由上到下交由各部門組織來運作,代表全人類共同減緩氣候變遷、保護地球與拯救生物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至113年已舉辦第29屆COPs!
除了「環保同溫層」之外,有多少「民眾」能理解全世界的減碳目標? 身為平民老百姓的我們,又能貢獻多少?近十幾年來比較大的氣候變遷共識,自1997年簽屬京都議定書以來,莫過於2015 在法國巴黎(COP21)通過的《巴黎協定》,後續的COP會議幾乎都以巴黎協定的內容為基礎來探討減緩氣候變遷的全球共識決策。
畢竟推動跟自家生活與經濟成長比較不相關的議題,對於某些大國來說仍是興趣缺缺,但世界各地災害頻傳、極端暴雨洪災新聞曾出不窮,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COP26,匯集各國第一份「國家自定貢獻」(NDCs),具體目標要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以前的水準(2度C之內),在本世紀末前,要控制在1.5度C之內。但根據目前的發展現況來看,2023年為工業革命以來最暖的一年,平均溫到已經到達了1.4度C左右,近10年的全球平均溫度大約1.17度C左右,而台灣,早已超過1.6度C,故有文獻推估,在本世紀末結束前,全球溫度有可能落於2~3度C之間,不排除更高!
在執行「環境教育」計畫10幾年間我們觀察到了一個「同溫層」的真實現象,做環保的單位例行全民綠生活,關注環境議題,提倡友善環境運動,能以行動支持綠色行為,但僅於此,撇除這層關係之外的機關團體,會議仍每桌一瓶礦泉水,中午吃飯仍提供餐盒便當,不忘貼心的附上用完就丟的竹筷。推動客家文化的機關著重在客語文化推動、文史保存,導入沈浸式的教育學習環境,呼籲各界重視,但對於閩南人、原住民來說,自己的文化何嘗不用被保留,何嘗不用被重視,所以你做你的,我過我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同溫層當中,都只關注自己關注的議題及重點!
倘使,推動客家文化的是一位閩南人,出了一本原民教育書籍的不是原住民,做環保工作的不是慈濟、不是環保局,而是一間科技企業自主落實,是否條脫自己的同溫層,關注別人所關注的議題,共同來面對世界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在COP28原先預設要逐步淘汰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化石燃料,在COP29裡因經濟壓力而停滯,因為商業利益已凌駕於全球福祉之上,也希望這些擁有化石燃料的大國能夠盡快感知人溺己溺的同理心。
整理文獻,列出了COP26~29的一些議程重點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關注別人關注的議題,時刻惻隱,心懷同理。
#cop26到29#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我們不是只會做環教育#氣候變遷也是環境教育
